查看: 1475|回复: 0

主板常见专业术语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16: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A-LOPS
     A-LOPS是Automatic CPU over-heat prevention system之缩写,可译为“CPU自动过热预防系统”,这是GIGA(技嘉)为其主板开发的专利技术,A-LOPS是在CPU插座下面安装上一片温度传感器,可随时进行温度监测,一旦发现温度升高超过规定的安全极限或意外情况发生时,保护装置自动启动,在发生报警同时,做相应的应急处理。
   2、AC97
     AC97是Audio codec97之缩写,可译为“音频编码/解码器”
     它是Intel公司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为在个人电脑上有效处理音频信号设计结构,它界定了连接在PC总线上的数字控制器(digitallink)和负责处理模拟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编码/解码器(analog codec)之间的硬件连接规范,合不同厂家之间的同类产品共有了兼容性,集成了该功能的主板,只需在主板上附加一块模拟信号编码/解码芯片,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个人电脑上实现声音处理功能
   3、ACR
     ACR是Advance communication risor 之缩写,可译为“升级通讯扩展板”。作为一种比较新的通信设备扩充解决方案,它采用120pin翻转PCI插槽形式,可以支持包括Audio riser、modem riser、home PNA卡、Ethernet(以太网)、集成USB接口以及无线接入等多项功能,还有多种方式组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使用的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它与AMR界面兼容
   4、ACPI
     ACPI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的缩写,可翻译为“高级设置和电源接口”。它的作用是管理电脑内部各种部件尽可能做到节省能源,其中STR(Suspend To RAM)是ACPI规范中的最佳实现状态,它能够使电脑休眠时的耗电量降为最低,并可瞬间激活
   5、AGP槽
     AGP是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GP规范是英特尔公司解决电脑处理(主要是显示)3D图形能力差的问题而出台的。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是一种接口方式。随着3D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使用了大量的3D特效和纹理,使原来传输速率为133MB/sec的PCI总线越来越不堪重负,籍此原因Intel才推出了拥有高带宽的AGP接口。这是一种与PCI总线迥然不同的图形接口,它完全独立于PCI总线之外,直接把显卡与主板控制芯片联在一起,使得3D图形数据省略了越过PCI总线的过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可以说,AGP代替PCI成为新的图形端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AGP标准分为AGP1.0(AGP 1X和AGP 2X),AGP2.0(AGP 4X),AGP3.0(AGP 8X)。
   6、AGP 1.0(AGP1X、AGP2X)
     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这种规范中的AG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还见得到。
   7、AGP2.0(AGP4X)
     显示芯片的飞速发展,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8、AGP Pro
     AGP Pro接口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AGP Pro插槽,例如华硕的许多主板。
   9、AGP3.0(AGP8X)
     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为了防止用户将非0.8V显卡使用在AGP 0.8V插槽上,Intel专门为AGP 3.0插槽和主板增加了电子ID,可以支持1.5V和0.8V信号电压。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
     不同AG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不同。1X模式的AG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AG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沿(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AG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3MB/s的高度。AG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6MB/s的带宽了。在AG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然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AG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33MB/s的高度了。
     目前常用的AGP接口为AGP4X、AGP PRO、AGP通用及AGP8X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GP3.0显卡的额定电压为0.8—1.5V,因此不能把AGP8X的显卡插接到AGP1.0规格的插槽中。这就是说AGP8X规格与旧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而对于AGP4X系统,AGP8X显卡仍旧在其上工作,但仅会以AG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AGP8X的优势。
   10、AIMM扩展槽
     AIMM是AGP inline memroy module的缩写,可译为“AGP 内建存储模块”。它是一个40 PIN短插槽,像内存扩展卡一样需要插在AIMM槽中,其作用是在AGP和系统内存之间插入一级显存。有点像CPU中L2一样起到一个数据缓冲作用,在AGP系统中,当图形显卡上的显存被大纹理用尽后,系统主内存将被划分出一部分来存储纹理。但是,由于必须通过系统总线和北桥芯片进行数据交换,所以利用系统主内存作为纹理缓存的速度将低于显示卡上的显存速度。而插入AIMM卡后,当显存被用尽之后,就会直接利用AIMM卡上的存储器,当它耗尽后才会调用系统主内存。
   11、AMR
      AMR是Audio/Modem Riter的缩写,可译为“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它是一套开放的工为标准,定义是可同时支持声音及MODEM功能的扩展卡规范。AMR插槽的长度大约有AGP插槽的一半。
   12、主板结构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载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兼容。
     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BTX具有如下特点:
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 (325.12mm), microBTX (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 (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 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 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13、BIOS
     BIOS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写,可译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实际上是被固化在主板上RO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其作用是为电脑提供最低级的硬件控制。它属于主板的一部分,主要存放自诊断程序、系统自举装入程序、系统设置程序和I/O设备的I/O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等,同其它程序不同,BIOS程序是在每次开机或重启时自动运行,当电脑接通电源后,系统将有一个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这由一个通常称为POST(Power On Self Test)的程序来完成,在完成POST自检后,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启动顺序搜寻软硬盘驱动器,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刻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完成系统启动。
   14、BUS
     BUS(总线)发展变直接反映在主板上的就是扩展插槽,总线也叫信号公用通道,物理上总线只是一些连接导线的集合,它是连接主板控制设备与其它设备的一组连接导线。它负责主板控制设备与其它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与通信
   15、CHIP SET
     CHIP SET(芯片组)不仅是主板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决定了主板的性能和档次。
   16、CLOCK发生器
     CLOCK发生器是主板上一块专用IC芯片,电脑设备都以“时钟”为基本步调工作的。由于不同的设备是以不同的速度运行,所以所需要的时钟信号自然各不一样
   17、CNR扩展槽
     CNR是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Riser的缩写,可以译为“通讯网络插卡”。CNR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外配CNR接口卡(声卡),让电脑具有6声道环绕音功能;其二是通过外配CNR接口的网卡或MODEM卡,让电脑具备简便网络连接功能
   18、COM端口
     COM为串行端口,主要用于连接鼠标口及通讯设备(如外置式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
   19、FSB
     FSB是Front Side Bus的缩写,可翻译为“前端总线”。其实“前端总线”就是CPU到北桥之间的总线带宽。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发挥出CPU的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维修人员 ( 鲁ICP备17033090号 )

GMT+8, 2024-4-29 07:35 , Processed in 1.35677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