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0|回复: 0

一、 东莞,虚华背后的无奈——民营企业的辛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4 00: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87年、中外合资企业伟易达集团正式投资东莞,1989年10月28日,位于长安镇的福安纺织印染公司建成投产。它是东莞市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计划总投资10亿港元,年产针织坯布、染色布6000吨。此后,大型跨国公司相继来到东莞投资的大幕被悄悄的拉开。紧接着第二年的2月22日,规模更大、技术更精的东莞新科电子厂开业。该厂厂房面积达25900平方米,首期投入资金超过1亿港元,是当时全市电子行业中最大的来料加工企业。1991年10月24日,瑞士雀巢公司总裁马浩文及雀巢公司亚太区总裁陈瀚恩,乘直升飞机莅莞视察雀巢公司…………1996年5月21日 总投资1.5亿元的东莞康佳电子工业城首期工程正式落成。1996年12月9日,世界著名的亚太地区最大的电池专业生产金霸王国际公司与东莞华信实业公司共同兴建的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1997年8月8日,东南亚最大生产录音机芯基地东莞德利信京华电子有限公司在常平建成投产,该公司由深圳市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日本日绵株式会社合资1.1亿元兴建。2000年6月21日,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达2000万美元的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新厂房(玫瑰园)正式投产,2001年2月9日,首期投资达2亿多元人民币的日本三洋集团在清溪投资兴建的三清半导体厂开业…………随着东莞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和投资氛围的改善,来自香港、台湾、日本、南韩、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进驻东莞。至2002年,在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2家,500强企业有30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其中包括美国的杜邦、普思、瑞士的雀巢、荷兰的菲利浦、德国的赫司特、法国的汤姆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华强三洋、新科电子、太阳诱电、胜美达电机、日立、新日铁、索尼、住友金属、英国太古集、芬兰的诺基亚、科泰、台湾的台达、东聚电业、香港的伟易达、华润集团以及民营的步步高、华冠科技等。
    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国内近百名专家加盟,花了大半年时间推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蓝皮书的排名显示:东莞力压苏州、天津、宁波、青岛等经济强市列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澳门、广州之后排名第7,这个排名一在网上发布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在质疑这项排名的同时,更对东莞的排名提出了很多的非议,特别是将天津排在东莞之后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然而,如果我们客观一点地看待东莞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东莞的经济总产值、经济增长量也是天津和其他城市比不了的,东莞在许多行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IT行业确实是天津和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其实早在2002年4月,东莞市邀请清华大学的专家为东莞设计整体城市形象时,就提出了“千年莞邑、IT新都”的城市总体风貌定位。使IT业成为东莞市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也就成了东莞这些年来招商引资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东莞IT产业年均增长38.2%。如今,在这块仅有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驻扎着3000多家IT企业, IT业产值已达800亿元,超过东莞工业总产值的50%,电脑产品出口额也近东莞出口额的一半。东莞的清溪、石碣、黄江、石龙、长安等地也因此渐渐成长成为电子工业重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IT产业群体,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对象的轻工业生产制造基地。截止到2004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3.2%,占3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6.5%,占11.6%;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生产移动电话机2526.89万部,电话单机3354.85万部,彩色电视机257.84万部,组合音响2269.49万部;敷铜板989.95万平方米;吸尘器521.79万台,电子元件3517.60亿只,传真机2.94万部,打印机106.80万部,显示器713.09万部,键盘4945.83万个,微型电子计算机141.29万台,微电机11.38亿台。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0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完成增加值349.1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4.8%,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48.7%;实现利润35.9亿元,增长5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9.9%。东莞市在十数年的摸索中明确了一个方向,即: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在各镇区有条件地发展各类以高科技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园、工业园,并大力发展科研、教育、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发挥集聚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骨干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光电子企业来我市投资创业。同时积极引进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字技术、精密机械等“高、精、尖”项目,巩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增强配套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使东莞作为世界重要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资料来源:(《东莞政府网》)
可是,在看到东莞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极不情愿的在回避着一个现状:由于大量外资的强势介入,东莞的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几乎是举步维艰,许多小规模、小成本的半成品加工制造企业更是纷纷破产或者倒闭,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据统计,2002年,整个东莞地区的电脑周边产品加工厂家为2800余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15.4%,其中,属于国内民营企业家和投资人独立投资和自主经营的约占38%,可是,到2005年,东莞的电脑周边产品加工厂家缩水了约15%,仅剩约2300家,而这些在市场的激烈且残酷的竞争中倒下的企业中,有近80%的为大陆投资人所经营的企业。本土企业家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此一显无遗,当某种产品有利润时,纷纷一拥而上,仅仅只有一块蛋糕,而哄抢者甚众,在市场需求有限、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显然是难以在优胜劣汰的国际市场竞争规律下生存的。更何况,本土企业家技术力量上的不雄厚、新产品开发上投入的不舍得和不情愿、对于市场复杂多变的风向标捕捉的不稳定、对于市场需求等信息掌握的不及时、管理方法和用人机制的不完善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很多小的国有民营企业只是在市场的大潮中湿了一下脚,就面临着要么上岸要么在挣扎后再被湮没的选择。像“步步高”和“金正”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开发能力、拥有一定自身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在东莞还是很少见,但是,即使就是像类似“步步高”这种公司,我们也看到它的市场位额正一步步减少。从“步步高”VCD和“步步高”复读机到“步步高”山水音响,再到“步步高”DVD,然后是“步步高”无绳电话,“步步高”走过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最辉煌的时候是2002年前后,中央电视台天天播放美国动作巨星施瓦星格拍摄的“步步高”DVD和音响广告。那时候,也是“步步高”在视频产品和通讯产品领域几乎在中国一家独大的时候。可是,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再加上没有开发出更新的更能占领市场的产品,“步步高”在全球市场上的销售业绩、“步步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步步高”并没有像“海尔”和“TCL”等一样适当的进行产品的转型,在“海尔”和“TCL”等相继放弃单一的产品结构,转而从事冰箱、洗衣机、平板等离子彩电、空调、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时,“步步高”却并未来得及转入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上来,而且,在缺少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原有产品的市场也正在一步步的被抢占,通讯产品正和“TCL”、“Panasonic”等其它品牌的产品进行着惨烈的竞争、移动电话的开发却很明显的比别人慢了一个节拍、视频产品也被“奇声”、“金格川谷”、“大韩先锋”瓜分着市场,其它的产品也一样被其它品牌所围堵,虽然,“步步高”品牌依然强势,但已经不是当初一家独大的场面,而是形成了现在数分天下的局势。而“金正”所面临的问题也和“步步高”有点形似,可是其遭遇的打击却比“步步高”尤甚,由于万平的东窗事发,“金正”(包括“东莞金正”、珠海“金正”)还处在风雨飘摇中,而“金正”好不容易孕育出来的“金立”手机业务也由于“万平事件”剥离了“金正”而自立门户,况且,“金正”本身并不是一个以自身品牌“金正”为名的上市公司,而是采用“借鸡生蛋”的策略以别的公司名义上的市,这无形中已经使自身的生存极为被动。“财势雄厚”的“步步高”和“金正”尚且如此,别的中小电脑周边产品加工企业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同样,在其它的的加工和服务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服装业、饮食业、零售业再到服务业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是世界性跨国企业的龚断,KFC、麦当劳、德芙、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占领东莞市场的兵不血刃;世界最大的零售连锁业巨头沃尔玛进驻东莞的轻而易举…………再回过头看我们自己的这些领域,“徐福记”食品(糖果、果冻、巧克力、饼干)携黑马之威迅速的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是现状却是连华南地区的市场都还没有彻底打开;“日之泉”也是“借壳还魂”凭着个中甲球队才让国人了解了这个品牌,可是其年销售额却不及深圳“达能益力”(法国)的1%;“奇声”走的还是视频播放机和功放音响这条路,其现状和“步步高”相比只能更惨;“安踏”、“以纯”、“虎威”至今还只能穿在中国人的身上(虽然“安踏”有一定的海外市场,可是,其面临的也暂时只是东南亚而已)。而号称“小香港”的樟木头、有着“‘全国四大服装基地’之一”之称的虎门、头戴“中国十大名镇之一”官冕的长安,都没有一个响彻国际的自身品牌,这和这座城市耀眼的光环似乎十分的不协调。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岛“海尔”、北京“联想”、惠州“TCL”等品牌在国际上的强势。这对东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切肤的痛。
由此可见,东莞貌似繁荣的背后,是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的急剧萎缩;东莞貌似繁荣的背后,是外资尤其是某些世界性的外资企业垄断性的残食和欺压民营企业的现状。这里面固然有企业本身的问题:本土企业急功近利、忽视技术改进和投入、忽视自主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但政府的所做所为也难辞其就,政府在本土企业的管理和政策优惠上并没有享受到比外资企业更为宽厚的条件,相反,还有可能有些条件比外资企业更为苛刻。市政府各级领导只看到了强势外资所带来的短时间的欣欣向荣,却忽视了土生土长的国有民营企业非常窘迫的生存现状,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东莞一个市的年财政收入堪比内地一个省甚至几个省的年财政收入总和,可是却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没有一个真正能在世界上站住脚根的品牌,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东莞,繁荣的背后,或许只有民营企业家辛酸的泪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维修人员 ( 鲁ICP备17033090号 )

GMT+8, 2024-5-2 23:38 , Processed in 0.1961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