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rongfu888 发表于 2009-7-4 01:55:37

2006家电业十大事件

2006年,对家电行业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Rohs指令成为中国家电出口的壁垒,内忧外患中,中国家电市场发生了几许令人刻骨铭心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的足以改变企业的命运、有的将对整个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有的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是非成败,让我们一起来记录历史。
事件一:国美并购永乐
【入选理由】 中国电器连锁业迄今最大的并购案。总价为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国美黄光裕继续担任新集团主席,而永乐总裁陈晓出任新集团CEO。新集团董事长黄光裕将持合并后新公司51.2%股份,新集团CEO陈晓持有12.5% 股份。并购完成后,新公司将实施双品牌战略,永乐将退市,但永乐品牌并不会消失。家电连锁也由此形成国美+永乐与苏宁双寡头格局。
事件二:海信完成科龙26.43%股权收购
【入选理由】从2005年7月达成收购意向,到2006年4月24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海信方面将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再到12月14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收购,前后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家电业近年最大的并购案尘埃落定。
事件三:EVD产业联盟成立
【入选理由】日系厂商发布仅针对中国HD-DVD规范的举动使民族碟机再遇威胁,为迎接将到来的生死大战,中国EVD产业链自发团结起来成立EVD产业联盟。40多家企业除新科、上广电、TCL、创维、万利达等10几家主流硬件商以外,还包括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内容商,以及以国美为首的渠道大鳄……联盟筹委会主席由国美总裁黄光裕担任,秘书长由EVD最大投资人张宝全担任。
事件四:台湾屏事件
【入选理由】十一期间, 媒体爆料称,热卖的索尼、夏普、松下等品牌平板电视并非原装屏幕,而是采用的“台湾屏”,由此引发了一场诚信争论。舆论普遍认为,“台湾屏”事件之所以使外资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于某些厂家采用了“台湾屏”后不仅没有在产品说明中标明,明确地告诉消费者,还继续在销售的过程中,也没有向消费者说明,甚至拒不承认使用外购液晶屏的事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件五:废旧家电回收制度
【入选理由】废旧家电回收条例的意见稿规定,家电经销商和售后服务机构如拒绝回收废旧家电,或不将回收的废旧家电交给专业处理机构处理的,最高可处以10万元的罚款。[据统计,2006年仅北京就产生11.52万吨电子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还被一些非正规回收军重新包装再次投入市场,回收制度将改善这一情况。
事件六:SEB收购苏泊尔
【入选理由】SEB收购苏泊尔,本是个民族品牌走向国际的进程,但是却硝烟四起,阻力重重。位居中国炊具行业前三的爱仕达联合另5家同行组成反并购联盟,并表示“这次并购将会造成外资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吁请国家出面干预这次收购事件,保护民族品牌。”而商务部已经启动了对苏泊尔并购案的反垄断审查程序,这表明苏泊尔并购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事件七:洋家电退出中国
【入选理由】2006年是外资家电在中国最为惨淡的一年:日系手机的全面溃败中国市场,三星微波炉停产,松下厨卫电器退市。有人认为,外资企业在生产线、技术员工、管理方法等方面与中国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彩电进入平板时代以来,外资品牌一直所依赖的核心技术优势消失,造成其市场认可度的大幅下降。
事件八:CRT退市风波
【入选理由】CRT彩电即传统显像管电视,随着液晶等离子的流行,飞利浦、LG、三星、日立、夏普、松下、海信、海尔、创维、TCL、长虹、厦华等12家国内外主流彩电巨头宣布,预计最晚到明年10月1日,CRT彩电将在中国各大卖场中全线退市;而TCL、创维、长虹、康佳、海信、海尔、厦华、上广电、新科、夏新、熊猫、万利达和西湖等13家国内彩电企业发表声明,就关于CRT彩电趋势的报道给予了反驳,两大彩电阵营由此引发CRT是否退市的口水大战。
事件九:ROHS环保指令出台
【入选理由】号称全球最苛刻环保指令之一的欧盟RoHS指令在06年正式强制实施,严重阻止我国电子品出口,这显然是中国家电业遭遇的一次不小的地震。为达到欧盟的环保标准,企业必须额外增加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信息、绿色管理5方面的支出……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李忠海表示,中国企业不仅要被动遵守国际标准,而且要主动参与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才能真正在国际贸易中挺直腰杆。
事件十:顾雏军庭审
【入选理由】2006年底,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涉嫌挪用资金案进入庭审:顾雏军在法庭上称造假被德勤所逼、绝食、举报建国以来最大贪污案、轮椅出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不少人士指出,不管顾雏军结局如何,这都会深刻影响中国证券监管、司法等多方面的改革进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6家电业十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