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拍摄技巧2
数码相机拍摄技巧2 当你拍摄时需要遵守哪些基本规则呢?都有哪些基础知识是你在拍摄时要时时记在头脑中的呢?有什么基本原则是通向精彩照片的必经之路呢?那就是下面这12条基本的摄影法则。⒈阳光16法则。这条基本法则适合于在白天拍摄明亮的、照明均匀的场景,即用光圈为f16,快门速度用感光度指数的倒数,例如光圈f16,感光度为ISO100,快门速度可以选择1/100秒。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海滩上拍摄可以将光圈缩小到f22,如果遇到多云天气可以将光圈放大到f11,以此类推。
⒉月亮11、8和5.6法则。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则,它只有在拍摄月亮时才有效:满月时光圈为f11,快门速度高于感光度指数的倒数;月缺时快门速度不变,但光圈改为f8;如果只剩一弯新月,则在相同的快门速度下选择f5.6光圈。
⒊机震法则。手持相机拍摄最低的安全快门速度为所用镜头焦距倒数,低于这一快门速度,机震可能导致照片锐度下降。比如使用50mm镜头,快门速度应高于1/60秒,如果现场光照度不足,可以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或让相机借助某些固定物体来加以解决。
⒋灰卡法则。在拍摄过程中,使用18%灰卡测光是获得一张曝光均匀、准确照片的最佳方法,即使你忘带灰卡也没关系,你可以伸出手来,让它面对光源,用测光表或机内测光计测光,以测光值为基础增加1级曝光量即可(不同的皮肤色调可能导致测光精度有一点偏差)。
⒌景深法则。对远处的被摄体聚焦时,通常景深区域在被摄体前方的长度是在被摄体后方长度的2倍。换言之,被摄体通常在景深的后三分之一处。这在所有光圈和焦距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你能够拍摄的清晰长度就越大。
⒍最大数码打印法则。为了计算你手头数码相机能够输出的照片的最大打印规格(是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成像质量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将你相机的最大分辨率除以200,就能算出这台数码相机打印规格(有的摄影文章和摄影图书将其称为展览级照片质量),如果除以250就是该机的极限打印规格,所得结果的单位是英寸。
⒎曝光法则。最经典的阐释是:“按照高光部位曝光,然后按照暗部来冲印”,这对传统反转片和数码相机来说都是一样准确的,不过使用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还是曝光过度一档。
⒏快速闪光曝光法则。当使用没有自动降低闪光灯输出量、实现闪光补光的自动闪光灯时,可以将闪光灯上的感光度设置提高到你所用焦距感光度的2倍。
⒐闪光灯工作范围法则。要了解你的闪光灯最大的工作范围,就需要这条规则了。这条规则是:“距离加倍,感光度速度提高4倍”。举例而言,如果感光度为ISO1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是6米,那么更换ISO400胶卷或将数码相机感光度提高到ISO4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为12米。
⒑百万像素乘数法则。为了使数码相机分辨率提高一倍,你必须将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数乘以4才能做到这一点(不是2倍!),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要将分辨率提高一倍,必须让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增加1倍,因此影像传感器上像素数的数量自然就是2倍×2倍=4倍啦!
⒒动体凝固法则。为了记录下垂直于镜头光轴运动的物体,你需要在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2级;当物体以与镜头光轴呈45度夹角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为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1级。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以中速面向你跑来,需要用1/125秒将运动固定下来,当他以同样速度从取景器中横向跑过时就需要1/500秒快门速度了,如果他是以斜向跑过时只需1/250秒快门速度即可。
⒓日落法则。为了在日落时分拍摄能够获得准确曝光,测光区域应位于太阳上方,但不能包括太阳本身,如果你希望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日落半小时后的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缩小1档光圈或减一级曝光量。
光圈和快门
对于一种胶卷,有着相当多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可在达到同样合适的曝光量。例如,将某一快门速度调快一档,这时胶卷上所接受的曝光量则为原快门速度时的一半,为了保持总的曝光量不变,就必须相应地将光圈开大一级。当然,也能用另一种方法来取得总的曝光量不变,那就是将快门速度调慢一档,而将光圈缩小一级。除了获得合适的曝光量外,由于下面三条原因,你则必须用某一种具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
◆1、为了使相机的减轻晃动,一个通用的快门速度是1/125秒。而1/250秒这一较高的快门速度则可以用来拍摄相当清晰的照片。使用长焦,必须配以较高的快门速度,然而此时你又必须使光圈较正常的开大一些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量。要记住,当按下快门钮时,即使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也要尽可能地使你手中的相机保持平稳。
◆2、抓住动作。1/125秒的快门速度能抓住人的步行动作。当然,当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是有可能抓住如跑动着的人等稍快一些的动作的。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必须用较大的光圈,以保持获得相同的曝光量。例如某一胶卷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时的指南是1/125秒、f/8,那么获得同样曝光量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另外组合可以是1/250秒、f/8或者1/500秒、f/5.6。
◆3、景深的控制。在保持正确的曝光量的同时,通过使用或大或小的光圈配以适当的快门速度能增加或减少清晰程度或景深。
下面是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选择光圈(f值)
◆ f/2.8: 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品质。比上述较大的孔径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例如多云的天气或者在阴影处。
◆ f/4和f/5.6: 具有中等(适度)的景深。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具有极好的成像品质。
◆ f/8: 具有很大的景深。适合于户外日光照明条件下拍摄。具有极好的成像品质。
选择快门速度
◆ 1和1/2秒:
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 1/4秒:
使用相机支架。这是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门速度。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 1/8秒:
使用相机支架。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 1/15秒:
使用相机支架。当相机上安装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时,如在曝光时相机能握持得相当平稳的话,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机进行拍摄。适合在闇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 1/30秒:
这档快门速度是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并在该相机上配以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时,被推荐的最慢快门速度。为了获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机必须握持的极平稳。这档快门速度适合大多数现场光摄影。适合在多云天气或阴影处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
◆ 1/60秒:
这档快门速度适于照明条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气、在阴影处等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用。对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来说,该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使用这档快门速度。使用这档快门速度,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要比使用1/30秒快门速度时来得少些。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 1/125秒:
这是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 1/250秒:
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 1/500秒:
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 1/1000秒:
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如赛车、摩托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专案、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他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这是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注:对所有的快门速度来讲,重要的是使手中的相机平稳。当你将相机架在坚固的支撑物上(如三脚架等)使用上面所讲过的那望远镜头进行拍摄时,也能使用较上述与之相匹配的快门速度更慢的快门速度。
景深--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
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像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像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景深的计算公式:
景深=(2*弥散圆直径*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值*调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4次方D弥散圆直径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调焦距离的平方)
从公式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能同时被眼看清楚的空间深度称为眼的成像空间深度,即是景深。
页:
[1]